印度版“没良心炮”问世!反无人机系统测试成功,效果如何
印度Solar集团携手军方一月十五日测试成功“Bhargavastra”微型反无人机系统,其设计灵感似乎源于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简易的“没良心炮”。无人机技术飞速发展,各国竞相研发相关防御系统,印度也在积极探索应对之策,这款新型系统的实际效能如何备受关注。
“Bhargavastra”反无人机系统,其样貌酷似“没良心炮”,引发关注。 这套系统防御能力强,作战方式灵活,技术含量高,设计巧妙。 它的问世,标志着反无人机技术发展到达一个新高度,未来应用前景广阔。 这套系统在实战中的表现值得期待,相关技术值得深入研究。人们对其高效性普遍表示赞许,认为其将有效提升防御能力。
名为“婆利古大仙人极具毁灭性的神圣武器”的“Bhargavastra”系统,源自梵语,颇具印度特色。德国焦点新闻报道,孟加拉湾沿岸的试射场已完成该系统首次测试,效果显著。测试中,它成功拦截了距离2500米、高度400米处的静止及移动目标,展现了应对蜂群无人机攻击的潜力,预示着印度无人机防御技术取得进展。
“Bhargavastra”系统,制造商宣称,凭借先进技术在现代战场上占据优势。它配备雷达和电光/红外传感器,可以探测到十公里外的大型无人机和六公里外的小型无人机,有效应对日益增多的隐身小型无人机威胁。
“Bhargavastra”反无人机系统,其四联装导弹发射器设计巧妙,每枚导弹都精准锁定目标。发射装置结构紧凑,方便携带和部署,大大提升了战场机动性。系统反应速度极快,能够有效拦截各种类型的无人机,确保重要目标安全。其高效的打击能力和便捷的操作方式,使其成为先进的反无人机武器。
微型导弹是这套系统核心优势,它们可在2.5公里内自主攻击目标,制造商如是说。系统自带指挥、控制、通信、计算机和情报系统,实时分析并分类目标,数据直接传送到战斗管理系统,提升战场感知。
“Bhargavastra”系统设计巧妙,模块化结构突出。传感器桅杆、发射架和软杀伤干扰器可灵活安装在7.5吨级全地形卡车上,方便复杂地形部署,极大提升机动性。它能适应平原、沙漠等多种环境,高原地区也能作战,全面提升作战能力。
一辆车能装64枚导弹,这是设想中的火力配置,想想都觉得威力惊人,足以覆盖大片区域。如此密集的打击,目标难以幸免,精准打击能力也令人瞩目。这个方案不仅要求导弹本身性能优异,更考验发射平台的承载能力和控制系统稳定性,毕竟要同时控制这么多导弹,难度可想而知。技术上的挑战巨大,但一旦成功,其军事意义不言而喻,将改变战场格局。
“Bhargavastra”初测取得一定进展,但关键能力仍待检验。系统机动性和作战效率有待提高,4联装发射筒功能已展示,但搭载64枚微型导弹的发射车尚未公开亮相,性能存疑。
“Bhargavastra”防空系统与其他先进系统相比,存在一些不足。其导弹射程只有2500米,远逊于中国FK系列和“红旗17AE”的6000米射程,主要用于拦截小型无人机和巡飞弹。速度方面也相对较慢,拦截高速巡航导弹的能力有限。
红旗-17AE火力支援车,它那强劲的动力系统让人印象深刻,车身上复杂的电子设备清晰可见,预示着强大的信息化作战能力。车体低矮,线条流畅,这有利于隐蔽和机动,表明其战场生存能力极强。整体设计简洁高效,炮塔稳固,火力输出精准迅速,充分体现了设计者对于高效作战的追求,最终目标是战场上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。
珠海航展上,红旗-17AE火力支援车凭借高度集成的系统和强大性能吸引了众人目光,它把搜索雷达、火控雷达、光电传感器、三种拦截弹及干扰装置整合在一辆8X8轮式底盘上,兼具优异的机动性和防护力。三面相控阵雷达和多通道光电/红外传感器让其即使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也能精确拦截目标。相比之下,Bhargavastra的防空能力逊色不少,射程、速度、载弹量、机动性以及抗干扰能力均有差距。
“Bhargavastra”反无人机系统依赖人工装填弹药。它是一种防御系统,设计用来对抗小型无人机,其操作方式需要人工参与。系统设计简洁,便于操作人员快速掌握使用方法,从而有效拦截来袭目标。高效的拦截能力是其设计核心,确保在面对多架无人机威胁时,仍能保持可靠的防护效果。
“Bhargavastra”系统与同类相比还有不足,但这项研发和测试表明印度无人机防御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。“土炮”也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,同样,“Bhargavastra”未来能否完善成熟,值得期待。
